新起点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新起点小说 >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> 第二一一章 大明新经济实验区

第二一一章 大明新经济实验区

        谈判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那也就只能谈判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大家都明白,这个局并不是杨丰自己搞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的最高统帅也有份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太孙也有份!

        既然这样大家还纠缠个屁,无非就是陪着人家演戏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最终经过杨大使这个中间人的奔走,山西百姓也都同意了,这个也很合理的,上次参与的主要是太原府和平阳府,实际上平阳府也有几个州县因为各种原因没参与。而泽州潞州另外还有也算山西的大同府,这些都没参与,哪怕大同府不算,光剩下的山西人口里面,也有四分之一以上没有推选都头参与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军户也没参与。

        既然是要民意,那就应该所有民都参与。

        最终新一轮大会得到确认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太孙本人对此很满意,认为这种方式,也给以后处理一些事情做出了范例,一不用死人,二不用耗费钱粮,和平解决争端。

        足以垂范百世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这些都头们向开封的汇聚还需要点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他们也有条件,比如之前的均田免粮,比如军户分地,这些才是真正的关键问题,尤其是后面的军户分地问题,这个涉及大明国策。不过杨丰本来一直在游说朱元璋修改军户制度,而且干脆让刘姐传了些明朝军户制度后期糜烂的记载,直接都让皇太孙拿给他看。老朱本来也有些动摇了,说到底他维持军户制度的原因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,但如果财政宽裕百姓负担本来不重,那么修改一下也不是不可以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代价是将领们不满,毕竟这样会动他们的利益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也仅仅是不满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他们自己也有自己的田,有自己的俸禄,还都经商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不禁止军户经商,明初军户经商很普遍,而且这时候也没有单独的商籍,民户军户都可以经商,所以将领经商很普遍。

        剩下均田倒是很简单,其实皇帝陛下也很乐意借着这个机会,把山西的大地主们地分了,这一场事件,让皇帝陛下也看出山西的大地主们还有一定实力,这是必须要打击的,正好现在百姓要分地了,也不会再听他们的,那就给他们把地强行分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看你们以后还怎么搞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免粮的确不好办,但山西终究也就一年两百万石,仅仅相当于大明岁入的十五分之一,如果杨丰能够通过经济改革,让山西的工商业税收超过这个数字,也可以接受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山西的税粮主要供应大同一线的驻军,只要杨丰能保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他各省效仿的问题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那先看看山西的改革再说吧!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山西能够通过杨丰的经济改革发展起来工商业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那可以推广啊!

        皇帝陛下收税是收粮食,就算工商业发展起来,还是买粮食交税,粮食安全没什么影响,反而会逼着商人开荒。毕竟真要是买粮交税,必然会导致交税期粮价上涨,那么对于商人来说,与其买粮交税,还不如开荒种粮交税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开荒需要的人力,那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用奴啊!

        杨丰在会宁已经这么干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不是杨丰干的,事实上会宁的开发是绿奴管着,她早就引入了这种先进模式,扶桑的卫所将领从南边倭国购买倭奴,龙泉府的卫所贩卖朝鲜奴卖给垦荒队,不过目前以女的为主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垦荒队员们本来身边女人不是倭女就是朝鲜,也不存在适应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女人很能干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实际上这个计划就是杨丰和皇太孙合伙,试图在山西搞出个经济实验区,并不是杨丰自己搞的,朱允熥也一直想试验新经济政策,但他爷爷严禁他在江南搞。朱元璋对江南的农业区看的很紧,甚至视为底线,怎么搞都不能动产粮区,直隶,浙江,江西包括湖广,这片区域不能给他动,这是大明粮食安全的根基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只能往山西发展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搞这个一则需要地方能够粮食自给自足。

        粮食自给自足是工商业发展的前提。

        粮食都不够吃还发展个屁!

        二则要有工商业传

【1】【2】【3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极品美女老婆 我在大奉以文入道 暴君当道:满朝奸臣扛不住了 大魏锦衣千岁 盛京小仵作 大秦:我靠读书入圣,开局召唤大雪龙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