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这个人,只能是在后之中。
若有,那这臂膀如今何在?
“太平三十年……”
“如今的邵阳是舒妃辅佐宣帝重建而起的,若说首功,舒妃当之无愧。”
“因为给你改季姓,是宣帝亲自给弥州来信,主动要改的。”
阖人对舒妃的夸赞,大抵也都是浮于表面的赞誉。
未料扶墨突然提起舒妃,她直直愣住。
“母妃她……”
“烟烟在想什么?”
仅靠宣帝一朝帝王,不但恢复了四军,重建了朝堂,有序了经济,稳固了边疆,甚至还在东南两虎觊觎下存活至今。
事涉她所知的另一个可能的“穿越者”,季云烟彻底清醒过来。
扶墨认真地看着她。
他若是朝臣之中的一员,阖该封侯拜相,名留史书。
但他很快冷静下来。
“这封信,现在还在季老爷子手中保着。”
扶墨却分外笃定地摇了。
她的眼底,只有浩若星河的迷茫和绝望。
“烟烟。”
她呆呆点。
扶墨看着她,一字一句:
“因为……”
诚然,五十年前,邵阳变之时,宣帝不过一襁褓婴儿。
她好奇发问:“既然母妃协助父皇良多,怎么我竟从未听闻……母妃薨逝之时我只有六岁,但我总有些模糊的记忆,觉得父皇并没有那么疼爱母妃。”
这是她从王嬷嬷那里听来的。
扶墨点。
若非有极智的鼎力臂膀相助,怎可能如此顺利?
史册上几乎没有对舒妃的记载。
她死死抓着他的胳膊,焦急等待他的同意。
“我曾听说,大约太平三十年前后,闱中似乎发生过什么大事,此后便有传闻,宣帝与舒妃不睦。”
她心算了算。
季云烟摇摇,等扶墨的解释。
“我听闻宣帝爱舒妃,甚至超过了李氏皇后,凡有国之大典,宣帝常以皇后病弱为由,带舒妃随行陪同,但烟烟想必也知
,李氏的
一直无大碍,是么?”
“我听说母妃与父皇闹不愉快,是因为要给我改季姓的缘故?”
扶墨轻手将她凌乱的发撩到耳后,掌心半握,捂热她冻得通红的脸颊。
“什么?”
“绝不是因为改姓之事。”
她翻遍邵阳的书籍文献和后记档,也只找到关于舒妃的只言片语,大多也不过是溢美之词。
她怔住。
因为他没有看见她的眼泪。
“那时我三岁,还不记事,可是……”
“他还在信中特意强调,‘朕与嘉懿情投意合,念其远嫁辛苦,又感恩其为邵阳复兴所立之功,朕与嘉懿约定,她若生男,则冠齐姓,立之为储,若生女,则以季为姓,封号兴阳。’”
“这正是我疑惑之。”
他温柔开口:“我小时候听说过一些嘉懿姑姑的事情,就是你的母妃,舒妃娘娘。”
听扶墨言谈,可能对舒妃所知一二的,除了王嬷嬷,还有季家。
可邵阳官簿上,没有这样一个人。
扶墨霎时僵住,眼底闪过不可置信的欣喜若狂。
海角,去哪都好,我不想回去了……”
“不但如此,邵阳前朝的臣子从未口诛笔伐、认定舒妃专僭越,这其中自然有你父皇
纵舆论的缘由,但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原因,烟烟可知为何?”